践行战略 零碳园区

以“零碳+智慧”为理念,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为核心,以“源-探-管-服”为治理框架,助力园区绿色变革。

服务热线

010-85950487


零碳智慧工业园区解决方案

背景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当前各地正在抓紧“双碳”的落地。而园区作为承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双碳战略”实现的落脚点和试金石。据统计,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 以上(2019年数据),工业类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成为了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关键所在。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高耗能工业园区如何通过智慧化、零碳化转型促进节能减排成为了企业新的课题。

方案

“1+4”零碳智慧工业园区顶层设计理念助力“双碳”战略实现

“1+4”即一个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和“源""探""管""服”四大模块:

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即园区零碳智慧大脑,汇集园区生产/安防/能源/碳/后勤等上千项园区运营数据指标;基于生产效率最优 / 能源经济最优 / 碳排放最优原则,辅助园区运营决策。

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绿电赋能生产;

探:建立碳排放摸清园区碳家底;

管:节能减排,策略优化,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服:碳达峰/碳中和情况一键直达,碳数据变现。

方案架构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率先提出“1+4”顶层设计理念,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做数据枢纽,以“源、探、管、服”覆盖全链条服务,赋能智慧园区低碳升级。将“碳元素“全方位、系统性的融入到零碳智慧园区建设中去,构建双碳资产、双碳主题库、双碳专题库及双碳应用模型,实现园区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发展的数字化基石,加速智慧园区绿色转型。

新华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零碳智慧工业园区解决方案覆盖生产&运营各应用场景

基于“1+4”顶层设计方法论,零碳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针对企业自用工业园区核心诉求,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为底座,打通园区生产/运营各个环节数据壁垒,针对工业互联、企业图治、碳能管理、园区服务等应用场景赋能,实现高效低碳的园区运营、精益安全的生产管理。


基于“1+4”顶层设计方法论,零碳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针对企业自用工业园区核心诉求,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为底座,打通园区生产/运营各个环节数据壁垒,针对工业互联、企业图治、碳能管理、园区服务等应用场景赋能,实现高效低碳的园区运营、精益安全的生产管理。

方案

深耕园区运营&工业生产环节,拉通生产制造和园区运营各环节应用场景,联合高校智脑,梳理各生产业态下不同场景碳排放源,匹配能源使用结构、历史数据、生产数据、天气数据、电碳市场数据等,形成业内算法输入最多维、应用场景最复杂的治理分析优化算法,持续为工业园区带来减碳增量空间,打造高效、低碳、安全、精益的零碳智慧工业园区解决方案。

高效:一揽子园区智慧运营

通行、安防、物业等全方位运营智慧化,提升员工办公体验&管理服务效率。

低碳:一体化零碳节能治理

能&碳精细管理,助力园区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碳家底一图可视、运行建议实时更新,杜绝“碳余额”不足停工停产

安全:一条龙生产安全服务

建立工业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提前预警、联动处置和系统评估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动态感知、事前预防、全局联防。

精益:一站式企业数据治理

提供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高效运营、效果追踪整体能力,覆盖生产数据全生命周期跟踪,实现生产过程追溯、数据辅助决策、优化运营。

客户价值

1. 园区运营智慧升级,-40%运营成本

释放间接资源,数字化手段减少安防、资源管理人力投入;园区事前可预警、事后可追溯,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善后成本。安全应急效率提升;路网通通行效率增加,减少无效资源利用。

2. 策略优化,-30%-50%用能/用碳成本

根据园区现有条件匹配新能源建设,实现园区能源结构升级;聚焦园区生产状况、园区运行效率、能源使用结构、碳排放情况等,基于大数据进行动态监测与策略优化,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节能减排。

3. 制造链条绿色优化,+40%优化效益

根据园区现有工艺流程梳理可优化空间,优化低碳资产组合,增加生产效率,增加收益产出;优化企业供应链低碳认证,引导企业业务低碳优化,加速企业升级。

案例分析

智能工厂

能源转型方面,不断推进光伏工程,并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实现能源效益最大化;应用转型方面,对园区内的建筑、交通等方面系统梳理,全面推动零碳生产、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转型;数字化转型方面,紫光智造园区结合自身数字平台构建园区双碳数据底座,提供覆盖园区数据流、信息流、碳流的“三流”全链条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样板点,最终实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产品化。


零碳智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

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推进“双碳”战略主要落地措施包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等。作为先进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蓬勃、生产生活活动主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必将在“双碳”战略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碳中和的先锋和主力军。

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各类型园区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作为城市的基础单元,连接个体、组织、城市、国家,园区的物理边界清晰,所有权明晰,运营和管理生态已经逐步建立,使园区成为“双碳”战略的最佳落脚点。园区通过自身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率先实现零碳化,树立发展标杆,对于区域落实“双碳”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案

零碳智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是在传统智慧产业园区架构基础之上,以绿洲数字平台为核心,自顶向下,增加了综合能源管理以及零碳管理相关的模块内容,打造全新的零碳智慧园区技术架构。

业务层:增加综合能源管理、碳管理和碳能交易,智能运营中心增加相关展示主题,让用户直观感受零碳升级带来的变化,并切实提升用户的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层:在绿洲平台的既有能力加持上,新增零碳智慧园区套件和新能源管理系统,升级为零碳智慧操作系统,赋能园区零碳升级。其中零碳智慧园区套件集成了原有智慧园区套件的功能集并新增加了双碳套件,新增加的双碳套件提供综合能源和零碳相关管理套件,支撑零碳相关业务应用。

新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新能源系统的数据管理分析,北向对接绿洲融合集成平台,提供新能源业务交互与服务支撑。

物联网平台:增加对接、电、气、水等能源控制终端,实现多能系统的采集,北向对接绿洲融合集成平台,提供业务服务支撑

采集层:新增园区微电网(光伏、储能充电桩)的数据接入,传统的综合能源(冷、热、气)及智能弱电子系统的数据接入依托物联网网关完成。

方案

1. 业界首家发布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底座,通过双碳资产沉淀加速零碳智慧园区建设

通过数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完善现有的智慧园区套件,通过沉淀双碳业务资产、双碳数据资产,进而打造园区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实现园区内数据流、能源流、碳流的融合打通,推进园区碳管理标准和信息化标准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驾驶舱、新能源管理、能耗管理、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管理等功能应用的快速构建。

2. 围绕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构建的“梳理、诊治、服务、优化”数智化体系,实现园区零碳智慧化转型

梳理家底:摸清产业家底,精准描绘企业/地块画像,帮助政府更好了解园区现状,给出产业优化提升建议,辅助园区进行招商决策分析。

诊断治理:构建招商引资与管理服务平台,结合企业/地块画像、数据沉淀助力精准招商,提供园区精准招商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测、园区整体运行关键指标,动态智能调优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园区精细化运营管理。

联动:通过零碳智慧园区操作系统,实现系统间数据融合,业务联动,构建一体化服务运营体系,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办事服务,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持续优化:通过平台集聚优势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持续推进园区运营管理和日常服务模式优化创新,助力园区运营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

客户价值

1. 创新业务模式,助力产业蝶变升级

一方面,零碳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催生绿色技术、绿色设备、绿色制造以及绿色服务,影响着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应用的发展方向,引领产业供给侧变革、另一方面,零碳智慧园区建设产生海量的园区、产业、企业等相关数据,通过对企业产品分布、经济指标等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比对、分析,促进园区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分析判断经济运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实现精准决策。

2. 零碳操作系统覆盖园区全链条,实现智慧化节能化管理运营

园区应用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和相应的智能传感设备,集成园区各智能化等子系统为信息枢纽,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实现智能诊断、智能响应、智能控制,从而节约能耗60%、节约人工50%。同时,在园区管理服务方面与上级相关部门、入住企业等加强交流,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底座,针对园区内高耗能、高风险企业进行定向精准可视化监管,实时了解企业水、电、气等能耗使用情况以及碳排放情况,辅助决策支撑。

010-85950487

一创网安科技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58号

京ICP备2023009062号-1

Powered by MetInfo 7.8 ©2008-2025  mituo.cn
网站首页
行业方案
技术方案
产品方案
业务咨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058号